往期阅读
当前版: 1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蒲草杂记

孙永庆

  黄河入海口滨州段北岸,黄河楼赫然矗立,登楼参观看到了久违的老物件:蒲墩、蒲鞋和蒲席,勾起了对家乡的记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家乡的野外河沟颇多,引黄灌渠四通八达,河水丰盈,河沟两岸长满了蒲草。

  春天蒲草从水中犹如尖锥刺出,有点竹笋出土的意味。两三叶片慢慢伸出,带着水的柔性,浑厚的叶片,是水土的厚度,绿得诱人,根部与水长期的柔情蜜意,白中泛着微红。蒲草慢慢地长高长粗,蒲芯里窜出一盏小小的黄灯,这是蒲草的灵魂蒲棒,是蒲草的前生和今世,人们也称蒲棒为“水烛”,多好的名字,水烛映出了岁月深处的风情。

  蒲草在河湖边犹如绿色屏障,给荷们遮风避雨,让荷们以静美的姿态示人。荷的韵味迷倒了法国画家莫奈,便有了《睡莲》的色之魅,莲们安睡的绿床,也许是蒲草们的倒影,绿色的蒲席托起了一片神秘和祥和。

  望着比邻而居的蒲和荷,竟生出些许的伤感。诗曰:“彼泽之陂,有蒲与荷。”古代诗歌开端的《诗经》就写了它俩的并肩成长,却走上了雅和俗两条路。荷花荷叶被说成是舞女的裙而富有诗意,成为品质高洁的象征。蒲草则走入民间,融入了人间烟火。憨厚的蒲草透出了心愿已了的那种安详,淡泊的性情使它少了些荷的妩媚,想到这里便释然了,对自己的妄自揣测,也有点惭愧。

  蒲草编织的物件是生命的延续,是蒲草的涅槃重生。记忆中最常用的有四种:蒲席、蒲扇、蒲鞋、蒲墩。把蒲草编织成物件,需要把它割下来晾晒干。割蒲草是件很辛苦的活计,在水中劳作,有蚊虫的叮咬,脚腿也会泡得白胀难受。记得有一年秋天,远在淄博临淄的姑姑家种蔬菜,冬天用蒲草席子覆盖塑料大棚保暖。表妹初三上学时跟着我读过书,知道河沟里有很多蒲草,便来我们这里割蒲草。那时她初中刚毕业,没有干过这样的活计,不几天的时间,白白的小腿被泡咬得看不到原来的肤色,真叫人心痛。过了好多年后她对我说,从那次割蒲草后下决心好好学习,后来她去上了卫校。从割蒲草,到晾晒蒲草,到梳理蒲草,再到编织物件,辛勤的劳动换来了人间的冬暖夏凉,蒲草编织的物件给我们带来了生活的暖色。

  最难忘的是蒲鞋,俗称蒲绑、蒲窝。我们小时候的学习环境很差,是现在的学生难以想象的。数九寒天,天寒地裂,我们的教室是土坯房,门窗透风,手脚冻得生疮。每天盼着早点放学,赶快回家,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冻得发麻的双脚塞进蒲鞋里,不多时就会暖和起来,慢慢地暖意会涌遍全身,从蒲窝暖到心窝,没经过那个年代的人很难理解。蒲鞋笨拙暖和,适合在家穿,上学穿着不大方便。那时感觉冬天特别漫长,幸好有蒲鞋的陪伴。想想现在的生活,真是不可同日而语。蒲草汲取春夏的温暖,赐予了寒冬的我们。

  最惬意的是蒲席和蒲扇。我们的童年里很少有课外作业,夏日晚上对付炎热的办法是在弯弯曲曲的胡同里捉迷藏,玩够了就躺在柔软的蒲席上,摇着蒲扇数星星。夜空静穆辽阔澄明,满天的星星像网一样把天空罩住,好像把我们也网上了星空,便有了李白“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感觉。大人教我们认识了北斗星,认识了七仙女的天河。顺着天河数下去,星星像淌到了我们身边,却没有看到天河里蒲草的模样,天河边是否有七仙女和董永的影子,仙女们是不是也躺在蒲席上数星星,慢慢地慢慢地,蒲草清新的气息托起了童年的梦乡,飘向了远方,让我们的童年多了些美好的梦想。

  沧海桑田,几多变化,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变化,蒲草编织的老物件,也渐渐地退出了生活的舞台,蒲墩、蒲鞋等成了工艺品和博物馆中的展品,留下那些沧桑与记忆。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聚焦2025全国两会
   第03版:聚焦2025全国两会
   第04版:聚焦2025全国两会
   第05版:城事
   第06版:城事
   第07版:封面
   第08版:特稿
   第10版:特稿
   第11版:特稿
   第12版:服务
   第13版:副刊
   第14版:副刊
   第15版:足球
   第16版:体育
蒲草杂记
“白日梦”
看柳写诗
小学生春游综合征
笔醒山河:中国近代启蒙人严复
祛 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