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痰湿
湿气积聚在一起,形成痰湿;湿气与热邪相结合,则形成湿热;湿气与寒邪相结合,形成寒湿;湿气与风邪相结合,形成风湿。如果体内有湿气,那么祛湿要趁早。对于祛湿来说,对症祛湿是有效祛除湿气的前提条件,搞清楚湿气在哪里堆积了,了解湿气的特性,才能有效排出体内的湿气。
中医治病时经常说到“顽痰怪症”“怪病责之于痰”“痰生百病”“百病皆为痰作祟”等,很多奇奇怪怪的疑难杂症可能都与痰有关。中医认为,痰湿体质与糖尿病、高血压和代谢综合征高度相关。
痰湿体质个体主要有如下特征:面部油脂分泌多、面色晦暗、面部和眼睑浮肿、多汗且黏稠、胸闷、多痰、腹部肥满、容易疲倦、四肢沉重、舌苔厚腻和滑脉等,对梅雨季节和潮湿环境适应能力差,易患湿证。
☉痰湿体质形成的主要原因
•先天遗传因素。这就是中医中提到的“先天禀赋”。父母的体质特征往往能给后代带来很大的影响。如果父母素来就是痰湿体质,那么后代的痰湿就会与之俱生,表现为痰湿体质。这是痰湿体质形成的内在原因。
•饮食不节制。现代人的物质生活丰裕,人们普遍存在各种不良的饮食习惯,其中最常见的是饮食无规律、无节制、爱吃生冷和肥甘厚味的食物。因为吃得过多、过油、过甜,造成身体营养过剩,脾胃运输转化功能相对不足,进而造成水湿停聚,湿浊内蕴,聚湿生痰。
•生活环境中接触外部湿气过多。比如在比较潮湿的地方居住生活,或者从事的工作要求经常碰水,或者淋雨,或者在多雨潮湿的夏季等。接触外部湿气过多,过多的湿气侵入体内,并在体内聚集,运化不出去,湿气久而聚之则成痰。
•缺乏运动。久坐一族缺乏运动,脾胃功能变差,体内的水湿难以运化出去,致使水湿内停,聚在一起,产生痰湿。
痰湿体质之所以与糖尿病、高血压和代谢综合征高度相关,是因为体内产生痰湿,会造成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血糖指数的增高。针对痰湿体质的基因表达谱研究还表明,痰湿体质个体存在患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因此,体内一旦有痰湿,一定要高度重视,若任由其发展下去,可能就会产生结节、囊肿、肌瘤或肿瘤,严重危及身体健康,影响正常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