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2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周祜昌与《藤荫馀话》

周长庚
周祜昌观看古籍
周祜昌周汝昌兄弟在北京留影
周祜昌周汝昌兄弟在故乡合校《石头记会真》手稿
周祜昌在北京北海公园留影
问津书院刊行的周祜昌著《藤荫馀话》封面

  今年是周祜昌先生诞辰110周年,逝世30周年。周祜昌是周汝昌学术生涯的亲密合作者,也是周汝昌诗人气质形成的见证者,更是周汝昌中华鲜活文脉信仰的坚定支持者。要研究周汝昌必定绕不开周祜昌,而且周祜昌一生都生活在津南咸水沽,留下了很多关于家乡文化的文字,《藤荫馀话》就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

  一、“周氏兄弟红学”

  张庆善先生在纪念周汝昌百年诞辰的发言中提到:今天我们在周汝昌先生的家乡纪念先生百年诞辰的时候,我们不能不提另一位姓周的前辈,这就是周祜昌先生,因为周汝昌先生走进红学世界,与他的这位哥哥周祜昌先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周汝昌先生在回忆他走进红学领域时,最不能忘记的就是两个人,一是胡适之先生,二是他的哥哥周祜昌先生,他说:“有一日忽然接到家兄祜昌的来信——这封信不打紧,使我进入了一个新的学术领域。”正是有了周祜昌先生这一封信,为周汝昌先生开启了红学世界的大门,从而造就了一位红学大师。周祜昌先生本人一生在曹雪芹与《红楼梦》研究上也多有建树,特别是在《红楼梦》版本研究和校勘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周祜昌老人几十年不离不弃对周汝昌先生的研究给予无私的帮助,演绎出感人至深的“周氏兄弟红学”的美妙佳话。借此机会,我们也向周祜昌先生表达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怀念。

  王振良先生在《红学开肇域 沃壤树新枝——林海清著〈天津红学史稿〉序言》一文中说:“周祜昌、周汝昌兄弟合著有《石头记鉴真》《红楼真本:蒙府、戚序、南图三本〈石头记〉之特色》《石头记会真》,而且周祜昌尽皆署名在前,仅此他就无愧红学家称号。愚见即使不为周祜昌设置专节,至少应该集中论述。”

  二、周祜昌生平

  周祜昌先生,是津沽地区为数不多的红学家之一。

  周祜昌(1913—1993),津南咸水沽镇人,周汝昌之四兄。字金言,早年号岘云、叔向、季纯,又号君度、缉堂、讷堂、笃庵,顾随先生赐号寿白、受白、受百,还曾戏号营缮郎、闻味、墙根尊者等。曾任津南区政协委员。早年就读于南开大学,未毕业即入天津浙江兴业银行当练习生。1949年后在咸水沽供销社工作,再后为南郊区业余中学教师。他一生倾心《红楼梦》版本研究,并做了大量校勘考证工作。

  周祜昌身形清癯瘦弱,平日里少言寡语,严肃刻板。极内向,口讷讷不能言。极爱惜笔墨纸砚这些文房用品,惜纸如金,常在各种各样长短不一、宽窄不同的纸条上写满密密麻麻的小字。每张纸的背面也充分利用,绝不轻易浪费一张纸。

  周祜昌平日不苟言笑,但每逢好友亲朋来访,则喜笑颜开、欢喜非常,说至开心之处,开怀大笑,声震屋瓦,洪亮的笑声一扫平日里沉闷无语的气氛。他平日深居简出,专事创作,有时也应友好之请,到青年教师家中看书谈艺,到朋友家中操琴清唱。

  周祜昌一生不吸烟、不喝酒,连茶也不喝,也不讲究吃穿,一心扑在曹雪芹和《红楼梦》研究上,无怨无悔。他朝夕所盼的就是能与弟弟周汝昌同住一处共研“红楼”。这在他的诗词里可以体现:“着子东头我西头,三间瓦屋复何求。伏中十日勤钩索,日日层楼更上楼。”周祜昌与周汝昌相知相契,感情融洽,胜于一般手足之情。二人常以苏轼、苏辙为喻,是因为苏子由与其兄东坡感情最笃。

  周祜昌看似刻板,不善言谈,殊不知,他对于曲艺、摄影、文艺都十分喜爱,有着过人的才华与识见。周汝昌曾经说过,我们周家辈辈酷嗜音乐,也出天才。周祜昌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十分崇拜梅兰芳,年轻时就迷上了“梅大王”的唱和他的琴师徐兰沅、王少卿的演奏。他胡琴拉得极好,能把唱片译成极好的简谱,也曾多次投稿上海《戏剧旬刊》并发表。周祜昌对于书法、碑帖也十分痴迷。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他买过不少碑帖,携回家与周汝昌一起共赏。他也是位诗人,常常创作,也常常与师友唱和,尤其与弟弟周汝昌的唱和更是数不胜数。

  上世纪八十年代,周祜昌成为津南区政协委员,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最愉悦,也最奋力的一段美好时光。他的这首诗就是最好的写照:

  除岁迎春聚首欢,葱茏佳气庆丰年。

  新来但觉晚晴好,照灼云霞已满天。

  三、持续数十年的“大汇校”

  甲戌本的录副,使周祜昌对《红楼梦》的版本源流与校勘整理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以至于“孜孜不倦,延亘半生”。

  在持续数十年的“大汇校”过程中,他又针对上世纪五十年代后发现的甲辰本(梦觉本)、蒙府本、梦稿本三部脂评抄本进行了版本比对和校勘研究,先后写出揭示各个版本特点的论文。周祜昌自叙,三篇论文代表了自己的版本研究水平。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周祜昌每年暑假必进京与周汝昌探讨曹雪芹和《红楼梦》。同时,他遍寻京中图书馆所藏的《红楼梦》手抄本,为“大汇校”积累资料。此时甲辰、蒙府、梦稿诸本均已入藏图书馆,其中甲辰本入藏为早,在当时的北京图书馆。周祜昌亲赴北图详为检阅校勘原本后,于1962年年底写成了《梦觉主人序本〈红楼梦〉的特点》一文,发表于1963年3月17日的《光明日报·文学遗产》第455期。

  这是周祜昌先生写成的三篇版本研究论文中唯一正式发表的一篇,也是红学史上专题研究甲辰本的第二篇论文。文章开篇即说,甲辰本发现十年来,研究者不多,“此本的很多特点,还有待于向读者介绍”。文中简介了甲辰本的书名与序言、抄写格式、正文与脂批等版本形态后,提出了“个人的初步看法”:此本为脂程过渡本,具有版本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石头记鉴真》是周祜昌先生正式出版的第一部学术专著,他对这本书下了大功夫。其中“附录二:脂砚题红(曲词体)”便是代表之一。为了表达对脂砚斋和脂批的敬仰与挚爱,他仿照《石头记》第五回的“红楼梦十二支曲子词”文体,以“引子”开篇。以“收尾”结束,将脂砚斋本人和比较著名的脂批化用在曲词中,以骈体韵文的形式亦赞亦赋,是为该书压轴的华章。

  1998年10月,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了周祜昌、周汝昌合著的《红楼真本:蒙府、戚序、南图三本〈石头记〉之特色》一书,该书是蒙、戚系列的三个主要版本——蒙府本、戚序本、南图本的研究专著。

  兄弟二人从录副甲戌本起,开始了长达56年马拉松式的集本校勘“大汇校”工作。2004年《石头记会真》由海燕出版社出版,这其中包含着周祜昌为“大汇校”所付出的常人难以想象的心血。生活条件的艰苦和工作环境的简陋已不必说,面对书籍手稿,一切资料片纸无存的“灭顶之灾”,周祜昌不屈不挠,毅然从头再来。他利用每年的假期奔波于京城与津南之间,遍访京城各大图书馆,亲自查验抄录各个原抄本的异文,又重新积累了更大量的版本资料,将晚年有限的时间精力全部投入了“大汇校”。

  1991年,已届耄耋的周祜昌赴京对书稿做终审核定。但这次他仅校核完了27回,便遗憾地告别了他一生痴迷挚爱的《石头记》大汇校,未能看到《石头记会真》成书面世。

  《石头记会真》全面汇校了已发现的现存于世的十余种古抄本,并展示所有异文,努力使之比较接近曹雪芹原本真笔的《石头记》(前八十回)。由周祜昌、周汝昌、周伦玲校订。该套书共10巨册,从编辑体例、表达方式到格式上,首创具录对照、逢异即断的汇校方法,使之成为一部聚集各古抄本大汇校的《石头记》最新版本,实现了周祜昌的平生心愿。

  周祜昌仙逝后,周汝昌多次著文赋诗表示敬仰与感念。如《世间曾有这么一个人——悼亡兄祜昌》《勿忘斯人——亡兄祜昌之思》等。周家的后人对周祜昌的奉献更是念念不忘,曾感慨:“何谓痴?一生无欲无求,只为一个信念,一辈子只做一件事。”

  四、《藤荫馀话》

  《藤荫馀话》得名于周氏兄弟的父亲周景颐的书斋号——藤荫斋,收录了周祜昌寄给周汝昌的一批笔记体书信。“藤荫”二字对于周氏兄弟来说又有特别的意义,因为周氏兄弟正是在家乡老宅的藤荫下手抄甲戌本而走上研红道路的。目前整理出的书信始自1971年6月20日,终自1972年1月21日。根据周氏兄弟的记录,《藤荫馀话》本应有216篇,目前能见到的只有71篇,可惜尚未在周汝昌先生的遗物中发现这批书信的前半部分。

  《藤荫馀话》的内容大约可分为五个方面:研红治学、回忆人物、诗词书法、地方民俗旧生活、兴趣爱好。

  研红治学,包括《全篇全人》《文风》《安居乐业》《石头记英译》《曹雪芹》等21篇文字,周祜昌把自己写笔记的缘由、愿望、方法、格调,表述得一清二楚。他认为,古人的笔记类文章,益神志、存轶闻,值得“学为札记”。他的这些笔记的意义,在于使“后之‘研究红楼梦’‘研究曹雪芹’者”,从中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从中也大体可以看出,周氏兄弟研读《红楼梦》的起始缘由。这对于周汝昌的红学研究,也是有所补益的。

  他在《安居乐业》中写道:“旧乡年轻人一出门,回来身体发胖,乡音顿改,夸耀闾里,说明春风得意,用《红楼梦》语言来说,安居乐业了。余学业并荒,半途而废,没得过意,也没胖过。汝老就学蹭蹬,屡废屡復(复),也没胖过。一个柜台售货,一个打杂状态,而心心念念,犹是为《红楼梦》做研究文章。说穿了,不是只为了安居乐业。贾宝玉正是不安居乐业自寻烦恼的一个人。曹雪芹是在百口嘲谤万目睚眦的情形下,为创作奋斗的人。我们认为这种不安居乐业应是一种进步要求,这和不务正业是两码事。为了探索真理,这种追求还是应该得到肯定的。”

  安居乐业是每个人所向往的,而周祜昌却放弃了南开大学的学业,放弃了天津浙江兴业银行稳定的工作,心心念念为《红楼梦》做研究工作,甘愿做个不安居乐业的人。即便遭到了乡人的非议和家人的不理解,他始终坚守着“为曹雪芹这个人活着”的信念,勇往直前。

  回忆人物,包括《何丽堂》《舅奶奶》《孟志荪》等14篇。虽然篇幅短小,在人物塑造上,却独具匠心,其德行、性格、技艺等跃然如生。

  《孟志荪》写的是周祜昌的国文教师孟志荪先生。1960年的一天傍晚,周祜昌忙完了手头上的写作任务,吃罢晚饭,打开收音机收听天津电台的古典文学讲座广播。广播里一口纯正的天津口音吸引了他的注意,主讲人在讲李白的《蜀道难》。这声音对于周祜昌来说太熟悉了,周祜昌在南开中学和南开大学求学共八年半之久,如今一别三十年,孟志荪先生乡音未改,那醇美的天津口音听起来十分亲切。周祜昌在求学期间经常和弟弟周汝昌一起模仿孟志荪先生的口音吟诵李后主的词,并以此为绝妙。

  周祜昌第一次见到孟志荪先生是在国文课堂上,他身穿绸衫马褂,飘然而至。当时孟志荪先生刚刚从金陵大学毕业,英俊潇洒,文采风流。也正是因为孟志荪先生的国文课,周祜昌才了解了刘勰的《文心雕龙》和李后主的词。每上孟志荪先生的国文课,周祜昌都欢喜无限,从未散漫颓唐。

  周祜昌对《红楼梦》又重新提起兴致,与孟志荪先生亦有莫大的关系。周祜昌自小便与母兄一起读《红楼梦》,但当时也只是好奇而已。直到师从孟志荪先生后,在国文课堂上听孟志荪先生讲授《红楼梦》中的人物刘姥姥,介绍胡适的《红楼梦考证》和俞平伯的《红楼梦辨》。又见孟志荪先生曾拿了一部价值昂贵的《红楼梦》残本到国文课堂上,但无缘一读。后孟志荪先生入南开大学任教,周祜昌肄业于南开大学在浙江兴业银行任职,并开始了对《红楼梦》的版本研究。周祜昌求学期间,只有孟先生长留想念之中,他人皆过眼云烟耳。

  诗词书法,包括《藤萝》《芹书月砚》《土城》《村书家》《岳屏》等12篇。录存周祜昌的诗词七首,并涉及古文断句、诗词读法的探讨。周祜昌的诗词,多是志录现实生活之作,感触真实。研究《红楼梦》和曹雪芹,却不谙中华古典诗词的美学奥妙,是不可想象的。《土城》涉及习书者学赵孟頫不得窍要时容易犯的毛病——“柔靡娇俏,弱不胜衣,俗气入骨”。《村书家》谈及周祜昌之父兄的书法功底与特色,从中可以窥见家学渊源对周氏兄弟的熏染。《岳屏》则写下一个痴迷书法的学人,偶遇岳飞行草条屏而购得的喜悦。这三篇直观地显示了周祜昌对书法之道的学、识、才,对后学有深厚的启发意义。

  地方民俗旧生活,包括《同立新年》《过会》《葛沽》《爽秋楼》《北羊(洋)码头》等18篇。记述了周祜昌对地方民俗的回忆,是研究民风民俗的可贵资料。

  《同立新年》讲的是,那时周家在咸水沽经营着一家铺子,叫做“同立木号”,是个做木器的手艺店铺,比如门窗户带、桌凳板盖,乃至水车、棺椁,样样都能制作精良。铺子里有位老掌柜叫韩兆安,他原本是个木匠,自幼在周家学手艺,心灵手巧。周氏兄弟的祖父周铜又酷爱工艺文玩,韩兆安很讨他的喜欢,就成了他的好副手,布置制作各样的木匣、木联匾、木座、木架等。

  每到腊尾,周氏兄弟就站在临街的木号里,一面观赏街市行人,一面观看铺里的师傅、学徒们的锯、砍、刨、凿……各色的木匠活儿。那时满地的木屑与刨花儿,一年烧用不尽,而那木头都有一种特殊的气味,师傅们身上衣上总带着这种气味。

  韩兆安见周氏兄弟没什么事做,就让他们叠大疏——即向鬼神祈福的祝文,用黄表纸叠成,上印“祈福保安封”,用以供神。其叠法为在长纸两端叠四方对角线,立鼓成筒形,两头折叠堵住破口。叠大疏看起来不难,可会的人却不多。装疏瓤的时候,必须以掸子杆搅松,这样烧大疏的时候容易点燃。

  等买卖结束,门市一清,放上条案,后面用布做窗幔,一红一蓝,就成了供神的地方。墙的两侧悬挂着戏装画,其玻璃上绘有蒋干盗书。神纸中有增福财神,院墙上悬挂着镇宅狮子。烧大疏供神的时候必须把算盘摇得山响,柜台没有一点儿灰尘,铺盖卷得齐齐整整。大门前都装上隔扇,进出必须走边门。这样新年才能生意兴隆,财源广进。到了新年,铺子会收到风格各异的贺年红帖,红帖上写着恭贺新年的文字,周氏兄弟隔着窗棂向铺子里扔红帖,扔得满地都是,年味满屋。

  兴趣爱好,包括《高五姑》《旧剧评论》等6篇。周氏兄弟当年京胡、二胡、三弦,都能信手弹拉。曲艺、戏曲均可细品风雅,评章优劣。

  《藤荫馀话》以家信缕述周氏家族琐事以及咸水沽风土人情,如今已成为研究咸水沽历史文化的宝贵资料。从深层意义上讲,《藤荫馀话》皆是周祜昌为了弟弟周汝昌而写,蕴含着兄弟间的深厚感情。

  周祜昌先生并非高校的教师或研究院所的专职人员,不在任何红学组织,且终其一生都没有离开津南咸水沽。他对于自己的定位很准,并依照自己的个性,拿出了坚定的毅力和决心,在《红楼梦》的版本学和校勘上下苦功夫。就在海河旧湾这个古老的小镇上,他几十年艰苦卓绝地为《红楼梦》的版本研究校勘默默奉献,付出了大半生的时间与心血,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谨以此文怀念周祜昌先生。

  本文参考了周伦玲、周贵麟、张庆善、王振良、张胜利、刘景周等诸位先生的发言及文字,在此一并致谢。

  本版图片均为作者提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天津
   第04版:天津
   第05版:中国
   第06版:中国
   第07版:世界
   第08版:世界
   第09版:社会
   第10版:法治
   第11版:社区
   第12版:服务
   第13版:文化
   第14版:演艺
   第15版:足球
   第16版:体育
   第17版:副刊
   第18版:副刊
   第19版:副刊 津沽
   第20版:副刊 讲述
   第22版:文摘
   第23版:文摘
   第24版:教育
周祜昌与《藤荫馀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