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文章我们讲过阳明先生培养孩子内涵素养的三个教育理念: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诱之歌诗以发其志意。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中心——启动良知。启动良知的具体方法是为孩子灌输、植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这与孔子的教育如出一辙。孔子说,孩子在家里要学会孝敬父母,出门在外须懂得团结友爱朋友和同事,言行要谨慎,时刻不忘诚实守信,广泛地去爱家人、爱社会、爱祖国、爱天地自然,亲近那些有仁德、有理想、有作为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有余力才可以学习文献知识、诗书礼乐。
这是《论语·学而第一·第六章》的内容:“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孝,是一切关系的出发点。一个人不孝敬父母,所有关系都不会长久,而且必定会以落败和惨痛告终。
悌,是对于兄弟姐妹的关爱程度,继而延伸到朋友之间。有人喜欢胜友如云,却不珍惜自家兄弟姊妹的亲情,这便是本末倒置了。
忠,是忠于自己的内心。人们往往忘却了忠于自己的内心,而被钱权名利等牵引,从而失去自我。
信,不是做给别人看的,是因为自己诚信而被别人信任。但很多人都把被别人信任放在首位,自己合适就诚信,而对自己有损伤就不诚信。
礼,是社会文明与否的标准,我们不能忽视长幼有序,尊卑有别,这也是家风的呈现。
义,就是让你身边的人合适,即给身边的人提供方便。
廉,就是干净、清明之意。
耻,不是贬义词,而是内心的惭愧,它来自于与正确和善美的比对。也就是说,自己知道了问题所在,而且触动了情感、心智甚至灵魂。孔子谈耻的功效:知耻近乎勇。所以,启动一个孩子的羞耻之心就是开启了学习的内核动力。
教育之道并不复杂,按照阳明先生“一个中心、三个理念”执行,天下还会有令人担忧的孩子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