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宜于约束自己,而不能苛求于人。然而,现实情况则恰恰相反。《契诃夫手记》中写道:“所谓如果恋爱就一定要选择纯洁的对象,完全是自私自利。……因为一个人应该爱和他相等的人。”对于“假道学”,钱锺书的讽刺十分辛辣:“头脑简单的人也许要说,自己没有道德而教训他人,那是假道学。我们的回答是:假道学有什么不好呢?假道学比真道学更为难能可贵。自己有了道德而来教训他人,那有什么稀奇;没有道德而也能以道德教人,这才见得本领。有学问能教书,不过见得有学问;没有学问而偏能教书,好比无本钱的生意,那就是艺术了。真道学家来提倡道德,只像店家来替自己存货登广告,不免自我标榜;绝无道德的人来讲道学,方见得大公无我,乐道人善,愈证明道德的伟大。”
钱锺书补充道:“所以不配教训人的人最宜教训人;愈是假道学愈该攻击假道学。假道学的特征可以说是不要脸而偏爱面子。”
对别人的道德要求过高,甚至会产生一种灾难,正如钱锺书说的那样:“上帝要惩罚人类,有时来一个荒年,有时来一次瘟疫或战争,有时产生一个道德家,抱有高尚得一般人实现不了的理想,伴随着和他的理想成正比例的自信心和煽动力,融合成不自觉的骄傲。”
鞭辟入里,振聋发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