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景秀蓝湾小区一业主私挖约300平方米地下室,导致整栋楼32户房屋开裂,整楼已处于Cu级危险状态,需立即加固。业主包女士称8月份发现涉事业主私挖地下室,至今未得到妥善解决,自己家住顶楼9楼,家中墙面出现横向、纵向乃至八字形裂缝,窗台大理石断裂渗水。小区物业负责人回应称,物业没有执法权无法制止。当地住建局称已成立工作组。
涉事业主为打造个人酒窖、影音室,未获任何审批私挖深达3—4米的地下室。为掩人耳目,施工方白天用挖掘机作业,夜间偷运渣土,还用3米高围栏锁门施工。这种处心积虑的隐蔽施工,暴露了当事人对法规的漠视和对公共安全的极端自私。
更让人忧心的是监管的“慢半拍”。物业声称7月已发整改通知却未能有效制止,监管部门8月接到举报也未及时强制停工。正是这关键两个月的“空窗期”,让隐患最终演变成危机。
当前,受害业主们仅获得10天临时安置费,房屋大幅贬值,交易困难,陷入“卖不掉、住不安”的困境。涉事业主将面临数千万元赔偿和刑事责任,施工方若知情参与,可能构成共同犯罪。然而,再多的赔偿也难以完全弥补邻居们失去的安全感。
类似事件在全国时有发生,从哈尔滨承重墙事件到此次六安私挖地下室,野蛮装修几乎都遵循着相同的“剧本”:违法者心存侥幸、偷偷施工;监管发现过晚、处置乏力;直到楼体开裂、酿成危局,才后知后觉。
要打破这个恶性循环,需要建立“零容忍”机制。事前,需要将警示做在前头,通过严格的装修备案、明确的告知承诺,以及鼓励邻里监督的有奖举报,织就一张密集的预防网。事中,必须赋予监管“铁齿钢牙”,物业必须履行巡查和报告责任,不能以“无执法权”推诿,必要时应采取如断水断电等有效手段立即中止施工;执法部门则须闻讯即动,果断强制回填,让违法工程一天也进行不下去。事后严惩,让违法者付出沉重代价。除了强制修复和民事赔偿,更要坚决追究危险作业罪等刑事责任。同时,要支持受害业主集体索赔房屋贬值损失,让违法者“赔得倾家荡产”。
一砖一瓦,筑起的是万家灯火的安稳;一锹一铲,挖空的可能是整栋楼的安全底线。不能再让整栋楼的居民为个别人的肆意妄为提心吊胆,切实守护好每个人“住有所安”的基本尊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