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米粒宝宝”血管比针细
医生置入发丝般“救命软管”

  近日,天津市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静疗团队成功为一名胎龄26周、体重仅800克的早产宝宝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这一根比头发丝粗不了多少的救命软管,为危重新生儿建立起“生命通道”,让治疗更加安全、顺利。

  给极低体重婴儿输液有多难

  据新生儿外科主任、马场综合外科(婴儿外科、胸外科)主任胡博介绍:“极低体重宝宝的皮肤薄如蝉翼,血管比我们日常用的缝针还要细,血管壁极其脆弱,稍有不慎便会导致血管破裂或穿透,可供穿刺的机会可能只有一次。”因此,要在一根针粗的血管里凭手感和经验,小心地放进一根比头发丝粗不了多少的救命软管难度非常大。有了这根软管,输送营养和药物就顺利多了,宝宝也不用再承受反复穿刺的痛苦。“我们的护士李晶主动学习、熟练掌握了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及维护。今年已完成置管近30例,其中一半以上患儿体重小于1500克。”护士长张薇表示。

  早产低体重儿存活率显著提升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早产低体重儿存活率显著提升,今年天津市儿童医院(天津大学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已收治危重患儿102名,其中82名需要呼吸机支持生命。病房内9台呼吸机昼夜不停地运转,守护着9名出生体重不足1500克的小生命——医护喜欢称他们为“米粒宝宝”,其中8人经历了复杂的外科手术,病种包括凶险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肠坏死、肠扭转、食道闭锁、环状胰腺、坏疽性阑尾炎等。尤为艰难的是,这9名患儿中有4人出生体重不足1000克,手术难度早已超出“精细”的范畴,施术者必须先克服“尺寸”带来的挑战。每一次分离组织、结扎血管,都需要在毫米级的空间里完成。麻醉团队更是如履薄冰,宝宝的呼吸、循环系统极不稳定,麻醉剂量稍有偏差就可能导致呼吸抑制或循环崩溃。

  面对如此脆弱的生命和复杂棘手的病情,天津市儿童医院多学科团队以分秒为单位与死神竞速。超声、影像团队随时待命,床旁检查争分夺秒,为诊断提供关键依据。CT室绿色通道随时畅通,确保戴着呼吸机的危重患儿安全完成精准检查。手术室与麻醉科全员联动,无论深夜或黎明,只要患儿需要,即刻投入战斗——为小体重患儿实施复杂手术时,每一克体重的差异都需精密计算,每一秒时机的把握都关乎生死。没有推诿,只有默契配合;没有延迟,只有火速响应,多学科协作如同一张托举生命希望的网,为危重患儿牢牢把握生机。

  记者 李文博

  图片由天津市儿童医院提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城事
   第04版:城事
   第05版:城事
   第06版:城事
   第07版:城事
   第08版:城事
   第09版:社会
   第10版:天下
   第11版:天下
   第12版:法治
   第13版:文娱
   第14版:服务
   第15版:体育
   第16版:体育
   第17版:副刊
   第18版:副刊
   第19版:副刊津沽
   第20版:读者来信
   第22版:专刊
   第23版:专刊
   第24版:家春秋
“米粒宝宝”血管比针细医生置入发丝般“救命软管”
600元买证包车接活儿 执法查询“一秒拆穿”
交警为避雨老人送上温暖
社区跳蚤市场盘活邻里情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