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连载

杜甫十讲

莫砺锋 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四十一、杜甫的心迹论(17)

  在租庸调制这种赋税制度下,百姓除了缴粮食以外,还必须向朝廷缴纺织品,甚至连这个“调”——“调”本来是指徭役,百姓必须为国家服徭役——也可以用纺织品来替代。如果你不想服徭役的话,可以交一定数量的丝织品来替代,这个有非常具体的规定,在《唐六典》中记载得一清二楚。所以杜甫所说的帛就是当时的财物,是当时朝廷收来的赋税,唐玄宗毫不吝惜地把它赏给大臣。《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六对那个时期唐政府的财政情况说得很清楚。杨国忠之所以得宠,独揽大权,除了他是杨贵妃的堂兄以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确实有才能,他的才能就是聚敛,他搜刮财物特别厉害。杨国忠当了丞相以后,他搜刮、聚敛来的财物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多。唐玄宗去参观国库,高兴得不得了,这么多的财物用不掉了,就拼命地滥赏给大臣。所以,杜甫的每句诗都是有针对性的,不是随便说说的。

  再往下面,杜甫就发议论了:“圣人筐篚恩,实欲邦国活。”“圣人”指皇帝,说皇帝赏赐给大臣财物,本来是希望他们把国家治理好,“活”就是有生气,兴旺发达。“筐篚”出于《诗经·小雅·鹿鸣》的小序,专指皇帝给大臣赏赐财物所用的筐,这种细小的地方也可看出杜诗用字的精工。下面又说:“臣如忽至理,君岂弃此物。”如果大臣们疏忽了这种至高无上的道理,皇帝为什么要把这些财物白白地赏赐给他们呢?这个道理是什么呢?就是皇帝赏赐财物给大臣是希望他们治理好国家,高薪养廉嘛,希望他们好好地执政。杜甫当然是在讽刺,实际上当时的大臣都是“忽至理”的,皇帝就是白白地“弃此物”,根本没有达到“邦国活”的目的。所以下面又说:“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战栗。”朝廷里有这么多有才能的达官,假如他们中间还有仁义之人的话,他们的内心应该非常惭愧,以致浑身颤抖。可惜那些大臣根本没有颤抖,他们正在骊山兴高采烈地享受温泉呢。

  杜甫接着把矛头转向外族:“况闻内金盘,尽在卫霍室。”杜甫故意这么说:听说大内的黄金器皿都赏给了外族。“闻”就是听说,“卫霍”指卫青、霍去病,汉代最有名的两个外族。这里是说黄金器皿都赏给了杨家杨氏姐妹和杨国忠他们。“中堂舞神仙,烟雾蒙玉质。”他们这些人正在干什么呢?堂中神仙一样的美女正在那里翩翩起舞。“舞”字有异文,有的本子里作“有无”的“有”,“中堂有神仙”。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林赶秋
~~~莫小米
●网络新词语~~~王锦辉
~~~肖成其
~~~
连载~~~莫砺锋 著
连载~~~王柳青 翟 煦 主编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天津
   第06版:天津
   第07版:天津
   第08版:城事
   第09版:城事
   第10版:法治
   第11版:服务
   第12版:文化
   第13版:副刊
   第14版:副刊
   第15版:足球
   第16版:体育
寒冬腊月到元宵
假 睡
自己吓自己
微微辣
启 事
杜甫十讲
养脾三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