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原主任、党组书记
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 纪正昆

智能化 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

  “当前,我们正经历以智能化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纪正昆介绍说,这场革命以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新能源等颠覆性技术为驱动,正在重塑全球生产力格局。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科技创新不仅推动产业变革,更为制造强国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回顾历史,前三次工业革命分别以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为标志,解放了人力与脑力。如今,第四次工业革命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叠加效应,推动生产力向智慧化跃升。纪正昆提出,人工智能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当前,AI已具备感知、记忆、决策等基础能力,并深度应用于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领域。未来,通过大模型、大算力的突破,通用人工智能将实现“百模千态”应用场景,彻底改变传统生产方式。

  “建成60余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打造近千家示范工厂,生产效率提升50%;突破核心零部件、基础软件等‘六基’瓶颈;新能源装备产值居全球前列;C919大飞机、空间站等‘国之重器’相继问世……”纪正昆以一系列数据、事例来证明,在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实施十年间,中国制造业实现了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的历史性转变。通过“五大基础性工程”(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中国在多项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

  中国制造业规模已占全球30%,41个工业大类齐全,“但大而不强的短板仍需突破。”纪正昆说,通过补链升链等多重手段,中国正加速向“制造强国”目标迈进。

  未来如何?面向2035年,纪正昆认为中国需前瞻性布局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健康、未来能源与未来空间六大未来产业,包括生物制造、纳米制造与工业元宇宙融合,超导材料、光刻胶等“卡脖子”领域自主化,基因编辑、脑机接口赋能高端医疗装备,核聚变、氢能全链条技术突破,深空探测、深海机器人等装备研制。

  纪正昆认为,在智能化浪潮中,中国正以坚实的科技实力,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聚焦“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高端对话交流
南开大学校长 陈雨露~~~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原主任、党组书记
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 纪正昆~~~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IEEE Fellow、
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讲席科学家、
低空经济分院执行院长 李世鹏~~~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特别报道
   第04版:特别报道
   第05版:特别报道
   第06版:特别报道
   第07版:专题
   第08版:特别报道
   第10版:城事
   第11版:城事
   第12版:城事
   第13版:文娱
   第14版:服务
   第15版:体育
   第16版:体育
   第17版:副刊
   第18版:副刊
   第19版:副刊津沽
   第20版:读者来信
   第22版:文摘
   第23版:文摘
   第24版:家春秋
顶尖智库共话新质生产力
携多家头部企业 打造180多门AI课程
智能化 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
12个“元问题” 覆盖低空全场景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