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天津炮台

曲振明

  天津三宗宝中的炮台,并非特指大沽炮台,而是环城所建的七座炮台,即清代天津八景中的“七台环向”。天津诗人樊彬《津门小令》云:“津门好,名胜共谁探。绕过台形星聚七,抱城河势水分三,锁钥控畿南。” 其中“绕过台形星聚七”就是指城外的七座炮台。

  明末清初,天津卫的防御“以控扼蓟、辽为要”,据《新校天津卫志》记载:“明朝崇祯十二年(1639),城外拨民地建炮台七座,令总兵赵良栋每日各台拨兵10名,昼夜防守。”明末设的七个炮台具体位置,《天津府志》记载为海光寺西、冯(马)家口、三岔河口北、窑洼、海河南岸西沽、河北邵公庄、双忠庙。随着海防的加强,天津的防御转为“以控扼海氛,屏障京畿为要”,大沽炮台变得尤为重要。道光年间七个炮台,由于“升平时节闲无用”,导致“断甓残基长绿苔”。后来,李鸿章重建了三岔河口炮台即水师营炮台(俗称黑炮台),兴建河东武备学堂的河东炮台。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天津,拆毁了所有炮台。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
●老城里的童趣~~~
●津门馆忆之广智馆寻纪~~~
~~~
~~~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特别报道
   第04版:特别报道
   第05版:特别报道
   第06版:特别报道
   第07版:专题
   第08版:特别报道
   第10版:城事
   第11版:城事
   第12版:城事
   第13版:文娱
   第14版:服务
   第15版:体育
   第16版:体育
   第17版:副刊
   第18版:副刊
   第19版:副刊津沽
   第20版:读者来信
   第22版:文摘
   第23版:文摘
   第24版:家春秋
中国留美幼童始于天津
独轮车
“老乡亲”献艺筹款
防汛备土牛
天津炮台
举联抗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