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关于5000元“专家费”的举报,将江西丰城市人民医院推上舆论焦点。患者家属在手术前主动要求外院专家主刀,签署同意书自愿承担费用,却在手术成功后以“乱收费”为由举报,矛头指向支付给专家的5000元和150元餐费。丰城市卫健委调查后给出明确结论:外请专家是应患者要求,费用基于自愿同意书且已在医院备案,不违反法律。所谓“强迫请客”的150元餐费实为家属提议,且医生已自掏腰包退还。
手术成功反被举报,类似纠纷近年并不少见:山西洪洞县患者支付万元专家费后偷拍举报导致科主任停职;浙江医生遭遇患者以“无国家规定”为由拒付会诊费。不少网友批评这类行为是“过河拆桥”。从实际看,“飞刀”模式是市场对医疗资源不平衡的一种补充:患者支付几千元专家费,远低于跨省求医的万元成本,对急重症患者而言,更避免了延误救治的风险。如果因举报频发导致专家拒绝下乡,最终受损害的将是无力承担转院费用的普通患者家庭。
丰城市卫健委将“外请专家”界定为“解决患者就医的便民举措”和“基层医院的通行做法”,肯定其价值,传递出尊重契约、不纵容“按闹分配”的信号。丰城市卫健委此次不回避、不妥协的回应,尽显担当,为基层医疗创新撑了腰。
然而,肯定“飞刀”的便民价值,不等于忽视其操作中的瑕疵与风险。根据现行《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合规流程要求邀请医院向专家所在机构发出正式邀请,费用需通过两家医院结算,严禁直接交付个人,且必须提供正规票据。丰城事件中,5000元由患者家属现金支付专家且无票据,实质上将机构间的规范医疗行为简化成了患者与专家个人之间的私下交易。这种做法使患者术后维权缺乏凭证,也让医生面临“收受红包”的法律风险,同时规避了医院对专家资质和技术水平的审核责任。
要真正让“飞刀”从争议焦点变为服务亮点,关键在于制度性补漏。应推动专家劳务费通过医院对公转账并开具财政票据,杜绝现金交易;制定更符合专家技术价值和实际成本的指导价格;建立电子化备案平台,确保邀请、同意、支付全流程可追溯、可监管。只有程序规范与便民实效同步推进,才能让专家放心“飞”,让基层患者真正受益,避免类似纠纷重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