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区育婴里小学五年(2)班 张乐怡
护国寺小吃街的清晨,是被一碗热气腾腾的豆汁儿唤醒的。
国庆假期第三天,我和妈妈走进北京一家豆汁儿名店。一进门,鼻尖便捕捉到一股醇厚又酸香的怪味,瞬间点燃我对豆汁儿的好奇与期待——妈妈正是为此带我来品尝的。豆汁儿好喝吗?按妈妈的形容,想必和豆浆差不多吧。“来两碗豆汁儿。”她在前台点完,又要了焦圈和豌豆黄。
不一会儿,豆汁儿端上桌。碗里灰绿色的汤汁,浮着一层细密的白沫。我深吸一口气,把碗挪到面前,一股酸馊味直冲鼻腔,逼得我下意识屏住呼吸。不知怎的,我脑中闪过动画片里老巫婆熬制药水的画面,眼前这碗豆汁儿,活脱脱就是一锅咕嘟着神秘气息的“巫婆汤”。
“这可是老北京的名小吃,喝惯了才懂它的好。”妈妈轻声鼓励我。我舀起一勺,颤巍巍送到嘴边,舌尖刚沾上一点儿,一股强烈的酸涩感炸开,整张脸皱成一团,差点直接吐出来。
“小姑娘,头回喝吧?”邻桌一位老爷爷笑呵呵地对我说,“这豆汁儿啊,像我们北京人,外表朴实,内里有韧劲儿。”他抿了一口,接着说:“早年梅兰芳唱戏前后,非得来上一碗。你说它味道怪,可它偏偏能暖胃又暖心。”我盯着眼前这碗其貌不扬的豆汁儿,心想:难道真藏着什么秘密?
妈妈把焦圈推到我面前,我犹豫着咬下一口,酥、脆、香!再次端起碗,屏住气灌进一大口。这一回,奇妙的事发生了:焦圈的油香和面香,竟温柔地包裹住豆汁儿的酸涩,渐渐泛出粮食发酵后的醇厚。
“再试试,小口品。”妈妈轻声说。这一次,我不再抗拒那股酸,任由它在舌尖慢慢化开。果然,酸味过后,竟隐约品出一丝淡淡的甜,仿佛施了魔法一般。我忍不住又咬一口焦圈,再喝一口豆汁儿,酥脆与醇酸在嘴里交织,越喝越“上头”。“怎么样,是不是有点意思了?”妈妈笑着问。我用力点头,一口气把剩下的喝光,真是“魔法汤”啊!
从最初的抗拒到如今的回味,这一碗豆汁儿,仿佛带我品尝了北京人最日常、最踏实的生活滋味。
指导教师:惠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