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上午9时35分,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小花玉兰(本名陈佩华)以93岁高龄于津谢世。在长达85载的从艺生涯中,小花玉兰在舞台上取得的成就,为津门风格评剧传承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一本书也写之不尽。在此回顾她舞台之外的几件小故事,相信可以展现这位老艺术家高尚的人品和艺德。
小花玉兰虽以卓尔不群的演唱风格和细腻传神的表演享誉剧坛,生活中的她,却质朴无华。小花玉兰生于评剧艺人家庭,父亲是小生、老生,乃至文场、武场、制作道具均擅长的全才评剧老艺人陈艳楼,母亲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在关内外大红大紫的评剧名伶花玉兰(本名黄东侨),可小花玉兰在业内从来不沾父母的光。
新中国成立后,花玉兰受聘到北京的中国戏曲专科学校(后并入北京戏校)评剧科任教师。从此,舞台上少了一位叱咤风云的名角,课堂上多了一位业务出色且对学生极为严格的老师。花玉兰从不在学生面前提及往昔辉煌,学生们只知道她是黄老师,不知道她是名伶花玉兰。后来成长为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的谷文月,正是黄老师的学生。
上世纪60年代谷文月初登舞台之时,小花玉兰已然是评剧名家。谷文月每每见到小花玉兰,总是毕恭毕敬地叫“老师”。多年之后,谷文月无意中得知小花玉兰的母亲是评剧名伶花玉兰,而花玉兰正是她的老师黄东侨时,大吃一惊,对小花玉兰说:“原来您是我老师的女儿呀,您是我姐姐呀,那,我以后管您叫什么好呢?”小花玉兰说:“咱们都是同行,是革命同志,你就管我叫佩华同志吧!”谷文月说:“那可不行,您既是我的老师也是我姐姐,赶明儿啊,我就叫您‘老师姐姐’!”从此,在各类演出或评剧界活动中,谷文月只要碰到小花玉兰,总会亲热地叫她“老师姐姐”。
2016年夏,小花玉兰、小鲜灵霞、韩学门、马淑华等几位退休老艺术家到红旗剧院看青年名家庄玉生的戏。开戏前,老朋友们相聊甚欢,马淑华拉着小花玉兰的手说说笑笑半天后,猛然想起要把儿媳介绍给小花玉兰。她拉过儿媳说:“你过来,叫……叫……你得管陈老师叫大姑,哦,不对,叫大姨!”陪小花玉兰看戏的徒弟江辉“不乐意”了:“什么大姑、大姨?!陈老师比您辈儿大,得叫奶奶!”马淑华说:“哎呀,真是!得叫奶奶,我这脑子啊,一天到晚就是戏,一论辈儿就迷糊!”小花玉兰嗔怪道:“你呀,啥也不知道,就知道戏,谁也不认识,就认识杜十娘!(马淑华塑造最成功的人物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