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住过一座宏伟的大楼,那里爆发过一场特殊的“战争”。当然,这并非人与人之间的打斗,也非善恶之争,而是高大的人类与针尖大小的蚂蚁展开的一场全楼总动员的大战。
本来生活很平静,但一家新搬来的、相当讲卫生的主妇突然在厨房里惊叫起来:蚂蚁!蚂蚁!……紧接着所有的家庭主妇们都开始惊叫起来,像发现凶恶的怪兽入侵。其实谁都见过蚂蚁,但在现代装饰的家庭里,当它们成群蠕动着出现在洁白的瓷砖上、华丽的墙面间,或是亮晶晶的不锈钢厨具上时,确实会让人心生惊恐。
这是一种比普通蚂蚁更小的蚂蚁,小得必须借助放大镜才能看清。因此,有人称它们为“纳米蚂蚁”。令人惊讶的是,它们并非常见的黑色,而是金灿灿的颜色,令人联想到可怕的细菌。有人表示,自己从书本上了解,它们是混凝土沙子的产物,是因环境污染而诞生的变种。能在钢筋混凝土建筑中顽强生存的生物,很可能具有极强的毒性。
然而我们毫不畏惧,因为这栋楼里住着各行各业的精英。但小小的蚂蚁们却似乎不知天高地厚,自不量力,它们犹如一支支军队,纪律严明地排兵布阵,肆无忌惮地向橱柜、锅碗瓢盆,以及蔬菜水果面包等美味佳肴发起进攻。
人们从最初的惊讶、惊慌迅速升级为恐慌,最终发展到怒不可遏的境地。每天愤怒地用手捻、用脚踩,继而全楼居民涌向商店,争购灭蝇、灭蚊、灭蟑螂等各种杀虫药剂。整栋楼弥漫着刺鼻的药水味,宛如硝烟弥漫的战场。事态已严峻到“蚂蚁不死,人不得安生”的地步。然而这些微不足道的小生物展现出惊人的生命力与战斗力,攻势反而愈演愈烈。
渐渐地,不安的情绪开始在大楼里蔓延。电梯间、楼道口、花坛旁,人们三句不离的话题全是蚂蚁!说来也讽刺,这栋楼里住着的可都是各行各业的精英:他们能让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能操控精密的电子仪器,能切除恶性肿瘤……可偏偏拿这些小小的蚂蚁毫无办法。
我妻子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在厨房光洁的瓷砖地面撒一层糖渣,引诱蚂蚁聚集。待它们成堆时,便用滚烫的开水浇下去。这招果然奏效,杀伤力极强,成百上千乃至上万的蚂蚁被烫死。正当妻子为这“辉煌战果”得意时,邻居家一位化学物理研究所的教授过来说:“这法子没用,你烫死多少,它们就补充多少。”原来蚂蚁拥有远超人类的神奇机制——当食物短缺时,蚁后会减少甚至停止产卵;可一旦遭遇战事、伤亡惨重,蚁后就会加速产卵,通过大量繁殖来维持种群数量的平衡。
“总之,你永远也杀不完……”教授无奈地耸了耸肩,接着补充道,“擒贼先擒王,得先找到蚁后。可要想找蚁后,除非把整栋大楼拆了!”说完,他再次耸了耸肩。
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我们只好转入防御状态——把所有的食物放进冰箱,或放到高处,甚至搬到接近天花板的柜顶。对蚂蚁来说,这高度无异于攀登珠穆朗玛峰。然而事实证明这毫无作用。很快,蚂蚁们就排成细长的队伍,像勇士一样攀上“高峰”,开始大快朵颐。
人类也展现出了惊人的战斗力。整整一个夏天,大楼里的居民们团结一心,持续作战。大家统一时间撒药喷药,灭虫灵、敌杀死、雷达、枪手、必扑……再加上正在装修的家庭里飘出的酚醛等气味,整栋大楼俨然成了人类与蚂蚁的化学战场。终于,奇迹出现了——蚂蚁们彻底溃败,消失得无影无踪,人们顿时扬眉吐气。
几天过去了,几个月过去了。人们几乎忘记了蚂蚁的存在。然而,就在人们即将彻底忘记时,一些家庭主妇又在厨房里发出尖叫──蚂蚁,蚂蚁!……蚂蚁们卷土重来了!它们带着失败的经验,带着对各种毒素的免疫力,带着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杀回它们的失地。
但奇怪的是,整栋大楼的人类却失去了再战的斗志。没人再愤怒,没人再组织,仿佛蚂蚁从未存在过。
人类确实会在愤怒中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但持续的愤怒终将消磨殆尽。无论多么可恨的事物,反复折腾后也会变得麻木。更何况人类还有个“优秀”的缺点——得过且过。反正没听说谁因为吃了蚂蚁而去世,何必较真呢?
于是,人们放任蚂蚁肆虐,从此相安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