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燃起“太阳之火”

——谈谈“可控核聚变”
韩吉辰

  据报道,中国在可控核聚变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我国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在 2025 年 1 月首次实现了 1 亿摄氏度 1066 秒的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这无疑是中国可控核聚变技术实力的有力证明。有关专家认为我国可控核聚变打破了50 年的发展困境,进度大幅缩短,有望在 2030 年接入电网。

  在古代,人类把太阳比作“神”。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得知“太阳神”不过是一颗普通的恒星,但是太阳之火是如何燃烧的一直困扰着人们。

  后来,科学家通过研究太阳光谱,发现了太阳上化学元素的组成,揭开了太阳“燃烧”的秘密。太阳是由氢元素和氦元素组成的,太阳上的氢在高温高压状态下聚合为氦,同时源源不断地释放出巨大能量,即太阳的光和热。这种反应就是“核聚变”。

  1952年,第一颗氢弹试爆,地球上出现了第一个人造“小太阳”,它带来的光和热相当于几十颗原子弹,产生了地球上从未有过的超高温。这使人类恐惧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希望。

  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科学家利用氢的同位素氘和氚进行控制性“核聚变”,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实现受控核聚变极其复杂,首先要解决两大难题:第一个难题是“点火”,核聚变反应要在近亿摄氏度高温下进行,氢弹爆炸是靠原子弹爆炸产生的高温引爆的,这种方法在生产生活上是绝对不行的;第二个难题是“容器”,核聚变反应的极高温,什么容器承受得住呢?

  随着科技的进步,科学家解决了这两个难题:激光解决了点火难题,而超导“磁瓶”解决了容器之难。激光输出功率达100万亿瓦时,就可以点燃核聚变,使物质能加热到1000万摄氏度以上,甚至瞬时温度达到1亿摄氏度。而发生核聚变的场所,是一种由强大磁场包围起来的“魔瓶”,它可以使超高温下的氢原子变成带电粒子,听从磁场的约束。

  世界各国都在加紧研究受控核聚变装置。目前,正在实施的“国际热核试验堆”计划,参与者包括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印度、韩国和美国等,是目前世界上规模仅次于国际空间站的大科学工程计划。

  核聚变的燃料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为海水中含有大量氢及其同位素氘和氚,若将浩瀚大海中所有的氘能量都释放出来,所产生的能量足以提供人类使用数百亿年。作为一种洁净能源,它必将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深远的影响。

  我们相信,“太阳之火”——可控核聚变在地球上为人类造福的日子为期不远了!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
~~~——谈谈“可控核聚变”
●百草园~~~
~~~
~~~
星期文库 静海农家饭之三~~~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城事
   第06版:城事
   第07版:城事
   第08版:城事
   第09版:人物
   第10版:天下
   第11版:特稿
   第12版:社会
   第13版:服务
   第14版:特刊
   第15版:特刊
   第16版:特刊
   第17版:副刊
   第18版:副刊
   第19版:副刊
   第20版:读者来信
   第22版:专刊
   第23版:专刊
   第24版:家春秋
绘声绘色李伯祥(上)
燃起“太阳之火”
三不尽
别样的点赞
睡个安稳觉
尜尜面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