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被视为幽谷中的“君子”,在绘画中多表现高洁。近代天津画兰高手不乏其人,除尹溎、于泽九等,樊荫慈、焦百诗也值得一提。
樊荫慈,字筱舫,号竹南,又号笑方,室名纯一室。陆辛农《天津书画家小记》说:“善写兰石,寥寥数笔,殊有风致。又能工书,诗亦清新可诵。”《津门纪略》称“行书”。
樊氏家住天津城东南斜街,与殷墟文字研究专家王襄先生的父辈交往密切。王襄在《题樊筱舫书开模》中云:“樊筱舫名荫慈,从先君与先叔学,故所书颇有先叔意法。”王襄11岁那年随叔叔王恩浵在樊荫慈家塾读书。樊氏经商且行善,更以书画诗文而为风雅中人。郑菊如先生诗云:“诗文格调赵瓯北,兰石清奇郑所南。”
焦百诗生活在清末民国时期的天津,陆辛农《天津书画家小记》称:“善画,笔致舒畅可喜。”焦氏与李叔同家为世交。笔者存有一幅焦百诗画的《幽兰》,画面上,清劲气爽的兰花,从峥嵘的岩石缝隙里长出,如高傲的君子,顽强而潇洒。画的左上方题:“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得,不为困穷而改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