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天津诗人龙震,盐商家庭背景。其科举,一次乡试报罢而再不应试;其营生,一次租引地获大利而再不业盐,“遂假酒与诗,廿载为消遣”。有《感知己歌于古香书屋》诗,写由自负到疏散的人生,“微才无所用,因循成老懒”。这番自我审视,为了哪般?因为遇到一个盐商少年。“不意有少年,求晤劳往返。见便如故人,言深交不浅。吁嗟夫少年,当世觏真罕。无骄贫贱心,有识英雄眼”。年轻人主动求见,谈得来,就有了来与往。
少年名安岐,号麓村。这是康熙五十年(1711),龙震54岁,安岐26岁。所以龙震有“白头感知己”之语。安岐在海河沿岸营居,名“沽水草堂”,以“古香书屋”为室匾。龙震诗提供了解这处盐商园林的材料。
初识的转年,龙震《七月十二日沽水草堂四首》,“亭榭都虚敞”讲建筑,“幽篁清似水”栽竹,“斟酌对风荷”植莲。同年,《九月二十三日谢麓村送菊》,安家种菊很多。次年,《癸巳中秋前一日集饮沽水草堂三首》,“露横沽水口,月压桂花梢”,安氏园近河,园内树木有桂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