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口福

摊咸食

杨世珊

  摊咸食是上世纪60年代西楼一带邻居们爱做的一道菜。那年头儿是计划经济,街道代表会顺着胡同喊一嗓子:“绿门儿(一个副食店)来西葫了!”于是人们一边呼唤左邻右舍,一边跑着颠着去买。

  西葫在人们印象中只有包西葫羊肉馅的饺子才正宗,但那时只有逢年过节才吃饺子。那西葫还能怎么吃呢?邻居陈婶说,做糊塌子吃好啊。管婶则说,也就摊咸食吃呗。其实她们说的是一样的菜,只不过叫法不一样而已。

  那年头的西葫个大且老,没有现在这样很小很嫩的西葫。陈婶做糊塌子,先将西葫洗净刮皮后,掏净瓤子,擦成细丝,不用焯水也不用盐杀,磕上几个鸡蛋,加一把小虾皮,搁些白面,和成馅状,饼铛抹上油烧热,再用勺扌汇到饼铛里,用铲子摁成小饼状。由于水分较大,需多煎一会儿,定形后翻面,翻两三次后,正反两面便形成了枣红色的硬嘎,这时便可出锅了。

  管婶摊的咸食要粗犷些,如一个茶碗大小,厚有一厘米,两面出嘎,外酥里嫩。因和馅时怕其出水,所以基本不放盐,吃时需要另配一个清酱、醋、香油、辣油混合而成的蘸料。吃一口咸食,蘸一下料,格外带劲。

  也有人家不叫摊咸食,也不叫糊塌子,和馅时挤干西葫的水分,放盐,为了找色儿还放一点儿清酱,接着将面粉掺入其中,增加黏稠度,然后用手攥成小饼儿,放在炙炉上烙。那年头儿粗粮、细粮按比例供应,白面、棒子面两掺,烙薄饼子,用饼夹着吃,是最好的搭配。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
●津门园忆之中山公园摭忆~~~
●老口福~~~
~~~
●儿时伏天乡村忆旧之四~~~
●​李叔同的爱国情怀(二)~~~
   第01版:要闻
   第02版:城事
   第03版:城事
   第04版:城事
   第05版:城事
   第06版:城事
   第07版:专题
   第08版:城事
   第09版:天下
   第10版:问政
   第11版:社会
   第12版:法治
   第13版:文娱
   第14版:服务
   第15版:体育
   第16版:体育
   第17版:副刊
   第18版:副刊
   第19版:副刊津沽
   第20版:镜界
   第22版:文摘
   第23版:文摘
   第24版:教育
下五旗,旗营制度的百年印痕
公园更名来自民众呼声
摊咸食
没辙了
打荏头
辛丑泪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