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遇到困难或跟伙伴起了冲突,脱口而出说几句脏话,家长会是什么反应?是刨根问底追问“孩子到底跟谁学了脏话”?是疾声厉色勒令孩子今后不许再说?还是压住火气,耐心沟通,找到孩子口不择言的根源?
讲述:孩子说脏话,真是“没过脑子”吗?
前几天,小栎跟小区里同龄的几个小伙伴玩。没多大一会儿,几个四年级的小孩因为游戏规则没谈拢,突然开启了“骂街模式”,这让在附近的几个家长慌了神,赶紧跑过来劝架,而且因为几个孩子口不择言,你一言我一语地骂出了脏字,家长们又气又急,用最快的速度把孩子拎回家教育。
小栎妈妈郭女士回家就把儿子一通批评,质问他为什么说脏话。小栎一脸委屈地说:“我就是顺口说的,当时大家意见不一致,谁也说服不了谁,不知谁开了头骂人,我也就跟着一起说了,又不是真的想把谁骂服了。”郭女士听后愣住了,意识到孩子并不理解自己话语的分量,也没有意识到“口不择言”可能伤害他人。她说,平时她和孩子爸爸因为情绪不好,有时也说过难听的字眼,或许无意中给孩子做了错误的示范。而且孩子觉得自己骂人也是正常的情绪表达,看来我们在告诉孩子正确的是非观这个问题上也是有欠缺的。
建议:多做正向引导,避免发布“禁令”
12355天津青少年心理热线首席心理专家东玉林老师说,对未成年的孩子来说,口不择言在很多时候就是情绪化的一种表现,家长不要轻易地给孩子贴上“说脏话就是品行不好”的标签,更不要用强硬的“禁令”去压制。而是要多反思在家庭教育中,孩子产生这种行为的原因,是因为家长平时有说脏话口头语的习惯,还是各种网络视频的影响?家长在理解孩子出言不逊的原因后,就要想办法帮助他们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情感。
东玉林老师建议,首先,孩子与外人沟通交流的方式,很大程度上是家庭成员间沟通交流方式的翻版,因此当家长发现孩子频繁出现口不择言、出言不逊的情况,就要认真反思、内省,调整家庭内部的沟通交流方式,以尊重为前提,平等对话,约定彼此对话的边界,不接受公开指责,替换以温和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情绪,如“我现在很生气”或“我感到很委屈”,而不是直接用攻击性的语言发泄情绪。其次,家长要以身作则,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同时家长既要给予孩子自由表达的权利,又要在孩子情绪失控时及时制止,并进行耐心、温和地引导。家庭成员之间要形成一种互相尊重、平和沟通的氛围,让孩子意识到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一种传递善意、表达情感的桥梁。
文 贾林娜